修平科技大學圖書館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本校創辦人之先祖有感於樹仔腳地區目不識丁者眾,而「教育乃百年樹人之大計」,遂有意興學,藉以提昇樹仔腳的文化水準。故於其居所務滋園東側蓋一棟兩層的樓房,作為家塾,取名為「松月書室」。「松月」二字,靈感來自唐太宗於聖教序中所載「松風水月」一詞,用以標明家塾周遭環境的「清靜幽雅」。松月書室就此誕生,並成為樹仔腳地區教育的搖籃。「松月書室」業已成立,當即延聘良師,課以四書五經等漢學,以嘉惠地方莘莘學子。由於入學年齡不限,既是啟蒙教育,也是成人教育。「松月書室」不僅培育當地子弟,對於家境貧困而有意受教者,亦補助其學費;甚至為經濟拮据,欲遠赴國外求學的青年才俊,籌措盤纏,使其如期成行,因而造就不少賢達雅士。 二次大戰接近尾聲時,日軍節節敗退,美軍機開始日夜轟炸臺灣;「松月書室」終究難逃浩劫,在彈藥的投擲下,毀於一旦;「松月書室」的傾圮,令人不勝唏噓 ! 台灣光復後,肩負「復興中華文化,推動地方教育」如此艱鉅任務的松月書室,七十年來的輝煌歲月,也就此功成身退。 民國90年本校遷址大里校區,為傳承先人作育英才之教育理念,將圖書館命名為「松月書室」,提供師生優雅舒適的閱讀環境。
圖書館位於修平校園中心,名為「松月書室」。目前除了傳統的實體館藏-中、外文藏書約22多萬冊,中、外文期刊約900種之外,為配合數位時代的趨勢,近年積極塑造e化環境,加強電子資源採購,現有近2萬5仟種電子書、多媒體電子資料庫、電子期刊 等及萬餘片視聽資料。 為配合學校「一手畢業證書,一手專業證照」之理念,館內特設證照資訊室,並於圖書館網頁設置「證照資訊專區」,即時提供應考證照相關資訊及圖書。此外,圖書館配合電子化服務,持續不斷辦理各項推廣活動,提升服務效能,例如:新生圖書館導覽、借閱排行榜、主題書展、電影欣賞、專題選粹、電子資源利用及各項教育訓練等。「自學中心與多媒體視聽區」除資料檢索功能、多媒體視聽資料服務外,同時協助各教學單位,提供學生課後補救教學的學習環境,語言類相關刊物的課後自學資源,達到自我學習成長的功能。對校外資源,積極參與館際合作,擴充可用資源管道,以滿足全校師生更豐富而多元的教學及研究資訊。 圖書館「特藏室」典藏了日據時期至民國初年臺灣文史方面的重要資料,對於臺灣文史提供了深具研究的價值史料。「機構典藏」為圖書館重點發展項目之一,針對校內的出版資源進行徵集,將本校學術研究成果運用科技加以整合予以保存並提供服務,目前已進行建置,日後將逐步充實典藏文獻。全校圖書資源的徵集、整合亦為圖書館重點工作,圖書館將成為全校圖書資料查詢的中心,進而達到資源共享的目標。
鏈接:修平科技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