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報》報道臺商學院成立一周年紀實
發布時間:2015/12/29來源:
12月8日,《淮安日報》以《拓展合作新領域 助推兩岸新發展》為題報道臺商學院成立壹周年。現將相關報道轉載如下:服務引領 智力支撐 協同創新拓展合作新領域 助推兩岸新發展——寫在淮安臺商學院成立壹周年之際■ 通訊員 侯興祥 仲昭慧 作為大陸首創、目前唯壹的兩岸高校合作模式、“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的佳作——淮安臺商學院,自2014年12月8日成立以來,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推動下,緊緊圍繞自身發展...
12月8日,《淮安日報》以《拓展合作新領域 助推兩岸新發展》為題報道臺商學院成立壹周年。現將相關報道轉載如下:
服務引領 智力支撐 協同創新
拓展合作新領域 助推兩岸新發展
——寫在淮安臺商學院成立壹周年之際
■ 通訊員 侯興祥 仲昭慧
作為大陸首創、目前唯壹的兩岸高校合作模式、“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的佳作——淮安臺商學院,自2014年12月8日成立以來,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推動下,緊緊圍繞自身發展定位和目標要求,以臺企服務、科技平臺建設、校際合作交流、人才聯合培養為重點,著力打造“九個壹”工程,在助推淮安市臺資產業轉移集聚與服務示範區建設及淮臺高校的合作辦學、文化交流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學校主導 校地珠聯璧合
淮安已形成“4+2”產業為主體的現代工業體系,是臺資企業聚集的新高地。淮安未來也在積極朝著“臺資企業成本窪地、服務高地、投資福地”的方向努力。作為地方高校,如何發揮新型智庫作用,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淮陰工學院為主導,聯合臺灣中華大學、修平科技大學、長榮大學等海峽兩岸四所高校及部分在淮臺企成立大陸首家臺商學院被提到了議事日程。
去年9月,淮陰工學院主動與臺灣中華大學等在內的3所高校洽談合作事宜,並陸續選派8—10名中青年教師赴臺企掛職鍛煉,為臺企提供無償服務。先後召開6家理事單位參加的臺商座談會,根據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等臺企需求,已在淮陰工學院選拔化工工藝、機械工程等專業教師赴臺企掛職鍛煉。
不僅於此,臺商學院舉辦多期臺資企業家培訓班,培訓企業家24名;走訪32家臺企,並發放了31份調查問卷,問卷涉及企業人員和結構、科技創新、人才需求、技術需求等四大方面共計16個問題;深入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和宏盛皮具有限公司等臺企,現場查看企業安全生產防範措施。可以說,臺商學院壹年來成果豐碩,為淮安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地方的支持和關愛是臺商學院發展的有力支撐。市委市政府已將臺商學院的教育合作納入了淮安市發展的頂層設計,並制定了諸如臺資企業倍增、擴大雙方交往計劃、101%服務升級計劃等在內的方針政策。
開放辦學 助推人才培養
壹年來,臺商學院充分借鑒兩岸高校交流的成功經驗,針對交流生學習時間的不同,及時更新和合理安排教學大綱,按照學科專業知識結構進行課程體系的優化整合和重組,制定了相應的交流生人才培養方案,並鼓勵共建高校的在校生參與校際交流,實現校際間的學分互認。
“按照《淮陰工學院與中華大學合作補充協議》要求,我們將推選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交流生赴臺研修。”淮陰工學院教務處負責人說。據悉,淮陰工學院春季學期推選5-10名建築工程學院大三、大四學生赴臺參加創業營活動,進行創業訓練;秋季學期推選5名研究生(免費)、25名大學生赴臺研修,研修內容為學習專業課程、創業紮根課程以及接受訓練並參與各類學科競賽。
“通過淮安臺商學院,淮陰工學院引入臺灣三所大學部分優質課程,將臺灣三所大學優質資源‘嵌入’教學過程。”淮陰工學院院長李北群說。通過兩岸高校合作交流,培養的學生滿足臺資企業特殊的人才需求,真正實現學生在教學就業之間的“無縫對接”。
不僅如此,為在淮臺企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是臺商學院開放式辦學的又壹特色。學院主動適應在淮臺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機械工程、電子電工、經濟管理、材料科學以及生物、化工與食品等學科領域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目前,已與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友荃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淮安達方電子有限公司等企業對接了人才需求。
拓展領域 推進協同創新
壹年來,臺商學院圍繞在淮臺資企業新能源、機械制造和新材料以及生化與食品等領域,在共建單位淮安市臺辦的協助下,系統開展共同破解科研難題方面的合作。目前,已獲批蘇北發展研究院2015年度指導性課題《新常態下臺資企業轉移集聚對淮安經濟影響研究》,並組建以7名博士為主體的臺灣經濟研究中心,2015年底將發布《臺資經濟發展報告白皮書》。
推進技術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的協同。深化校企協同,必須深入推進科技產業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不斷完善技術推廣體系和運作機制,探索政產學研合作、推動技術轉移和服務產業升級的有效模式。壹年來,臺商學院加快實施科技孵化器建設、促進科技創新、鼓勵人才引進、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等壹系列的科研創新相應配套政策,為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奠定了基礎。目前,臺商學院已與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頂基運動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研究意向,共同為臺企節能降碳、申報碳標簽以及聯合研發球類產品等提供技術服務。
推進科學精神與創業精神的協同。在校企合作中,樹立變革創新、團隊合作、敢於冒險和寬容失敗的意識,營造互得共生、聯手共贏團隊文化尤為重要。目前,臺商學院已組織20余人的企業家代表和16名教師赴臺灣高校參加高端教育培訓課程,培養了壹批具有科學精神的優秀企業家和創新創業指導教師。
互訪互動 架起交流新橋梁
分期分批舉辦涉臺書畫展、開展“運河文化、江淮文化暑期研修班”、“兩岸大學生辯論賽”、“淮臺學生夏令營”等教育交流活動,是淮陰工學院與3所臺灣高校互動合作,推動淮安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壹大舉措。
“打造兩岸文化交流基地是臺商學院“九個壹”工程中的重點工作,我們力爭在2016年內獲批國家級兩岸青年交流基地。淮安是偉人周恩來的故鄉,‘以恩來精神辦學、以恩來精神育人’壹直是淮陰工學院辦學特色,學校將以臺商學院為平臺,努力把這壹辦學特色融入到兩岸學生文化交流中。”淮陰工學院黨委書記章躍說。
此外,利用淮安臺商學院這壹平臺,采用四校輪流的方式,定期舉辦高層次學術論壇,加強教師校際交流,促進兩岸四校教師聯合申報合作科研項目,開展兩岸高等教育與經貿合作問題研究,也是臺商學院壹直努力實現的目標。
臺商學院新一任理事長、臺灣中華大學校長鄭藏勝認為,未來臺商學院的作用不僅於此,“它將有利於更好地為在淮臺商提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為在淮臺資企業培養和培訓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必將極大發揮臺灣、大陸兩地高校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作用。”